【生活分享】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Podcast
去年2020年被稱為台灣Podcast的元年或爆發年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也有分享我對Podcast的看法(延伸閱讀:Podcast 大爆發,你該上車嗎)以及平常在聽的Podcast節目(延伸閱讀:Podcast節目分享),去年一堆人跳進來做Podcast,聽說台灣的Podcast多了上百個頻道(應該沒有到千吧),就是那種大家爭先恐後跳進來做的那種感覺。為什麼突然一堆人進來做Podcast呢?難道突然間大家全都佛心來了要來無私的分享自己的知識或其他東西?我個人覺得這只是其中一小部份而已,絕大部分應該都是衝著香噴噴的廣告商業配來的啦。大家花了時間做Podcast當然希望有一些報酬或收入,真正完全是因為興趣來做的人也有,但是應該不多。關於這點稍後再做討論,今天要聊的主題其實不全是Podcast,只是最近聽了Podcast有點感觸想說說。
內容目錄
有期望所以有失望
幾年前就有在看一個分享產品、職場和生活的部落格,作者的文字和內容都很有意思,也有自己的觀點想法,所以一直以來都有看他的部落格。厲害的是他還有出書呢!其實我猜作者應該跟我年紀差不多,都是七年級生。最近突然發現這個部落客也有做Podcast,於是很高興的訂閱然後下載來聽。看了看標題發現內容當然也是不些不錯的觀點分享,和部落格內容的風格相同。滿懷期待的聽了第一集節目,結果…就像標題說的一樣。收音麥克風品質好壞雖然會影響收聽感覺,但其實只要不是那種超級爛的麥克風,都還能接受,重點是口條和內容。如果內容無趣或口條太差,那其實真的很容易想轉台。這個部落客做的Podcast,麥克風收音品質不是太好,但也還過得去,重點是講話的口條和風格,真的比較沒有意思(當然是對我來說啦,搞不好大部分人都喜歡而我是異類)。其實把語調調整一下和一些語助詞(啦、啊、喔、呀、然後)拿掉,應該就會好很多了。
這就說到了這篇文章的標題,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Podcast。不只Podcast,換成其他詞語也可以通: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YouTuber、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生意、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工程師、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有些東西每個人都能嘗試來做,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也看過一個網站流量很大的部落客,他的部落格是寫一些教學文章,然後他也有YouTube頻道,但他的頻道卻沒什麼流量,因為真的很不有趣,那種看了前10秒就會想關掉了的那種。不過他在部落格的文字表達上卻是很有水準、表達清晰流暢、淺顯易懂,吸引了很多人去看他的文章,網站日流量非常高。假設今天他有8個小時的創作時間,那他用這8個小時來拍影片還是寫文章比較有效果?如果今天我拍YouTube有人看,但錄Podcast沒什麼人聽,那我要拍影片還是錄音?當然是……兩個都一起來啊(小朋友才做選擇)。但是如果今天只能擇一,那當然是選擇自己有優勢的項目了。我覺得如果今天還不知道或沒找到自己的強項,那當然要多方嘗試探索,如果已經找到了,那應該要全力把自己的強項發揮到極致,行有餘力再來做延伸。
我還在尋找我的強項,不過看起來寫作似乎不太像,也許Podcast或YouTube更適合我?嗯,我認為應該不是啦,在Podcast和YouTube的戰場上,沒有鮮明有特色的個人特質或魅力是很難殺出重圍的。其實這也是Joeman在最近他的影片中提到的想法(Joeman口條真的是好啊)。
時間就是金錢
上面提到絕大多數的人跳進來做Podcast都是因為想賺錢,真正只因為興趣或吃飽了撐著閒閒沒事所以來做的人是少之又少的。這邊要強調一下,這種想法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把自己知道的東西藉由分享而獲得一些報酬是很合理也很正常的。就像現在一堆人跳下去做YouTube也都是因為想得到像百萬YouTuber一樣滋潤的收入和生活。另外還有很多人寫落格分享東西也是希望能獲得一些酬勞或收入,不過純粹因為興趣或只是想分享自己的生活而寫部落格的人也是不少,畢竟比起YouTuber,部落格或網站上的Google 廣告收入是相對少很多的(其實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因為我不放谷歌廣告),除非是那種日流量超大的網站,那廣告收入會比較可觀。我呢當然不是屬於後者啦,當然也是希望這個小小的天地能幫我獲得一些報酬,但我實在很討厭看東西時出現廣告,所以目前沒有想在這個網站上放谷歌廣告的打算(因為流量少得可憐,所以放廣告也沒多少收益啦),或許期待一下有廠商找我業配吧。未來如果真的有,文章一開頭也會註明的。
有句話叫“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一點也不假。所有人一天的時間都一樣是24小時,Elon Musk一天也和你我一樣只有24小時,蔡英文身為台灣的總統,她的時間也不會比你我多1小時。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但有些人卻能利用這些時間創造更多財富或價值。有人一小時能賺200塊台幣,也有人一小時能賺2萬台幣,甚至有人一小時能賺20萬台幣。換句話說,今天花了一個小時做別的事沒有賺錢,是不是就損失了200塊、2萬塊或20萬?所以當我花了這個時間,就表示我失去了這個時間能做其他事情的機會(機會成本)。說回到Podcast,今天我為了錄Podcast或拍YouTube影片然後請了一天假,那我是不是希望這支Podcast或YouTube影片能讓我賺到至少一天的薪水?所以如果我做Podcast或YouTube長期下來花的時間沒有得到期望的回報,是不是就表示我損失了很多錢?因為那些時間我如果用來做別的事可以幫我賺到一些錢。這樣下來時間長了,會選擇放棄或改道應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現在上百檔的Podcast節目,沒有業配廣告的頻道絕對是大多數,如果用80/20法則來看,那就是80%的人是沒有業配廣告收入的。當他們花了一段時間而沒有得到期望的收益時,又有多少人能留在這個戰場呢?
我之前那篇分享我在聽的Podcast節目的文章裡,至少有6個頻道已經一個月沒有更新了,當然不能說那些頻道就永遠不再更新,但如果不是以全新面孔重回戰場,他們可能已經喪失了重拾之前的兵器而再度衝鋒陷陣的勇氣了(大概只能去找梁靜茹要勇氣了)。
結論
現在的時代和以前不一樣了,這是個很吃個人特質時代,只要你有個人魅力、講話幽默有趣、腦中鬼點子很多,對於出來經營個人品牌就非常的有優勢。相較起來傳統教育下培養出來人在這方面就比較難突出,因為思維和邏輯較難突破框架。
除了自己的本業或上班外,有空可以多去嘗試,試試看不同的東西,多方面去探索,發現自己擅長的地方,從而專注其中,事半功倍而有不一樣的成果或成就(這些話其實也是對我自己說的)。在這個一日千變的時代,能夠確保我們不被時代甩得看不見車尾燈的唯一方法大概就是不斷的接納和學習吧。像我爸就很厲害,身為一個快要從心所欲年紀的人,年輕人玩的東西他全都會,只差沒拍影片上傳YouTube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