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思辨】到底是誰的錯 – 《底層邏輯》劉潤
壞人A誘騙好人B進入C的沒有鎖門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請問,這是誰的錯?可以從三種不同觀點來看這個問題。首先是法學家,也可以說是以法律的角度來看,那很明顯的是A的錯,因為是A謀劃了這件犯罪行為,在法律上百分之百是要負法律責任,這一點很客觀也應該沒什麼爭議;
第二種觀點是經濟學家,以經濟學家的觀點,這件事情是C的錯,為什麼呢?經濟學家是這樣考慮的:整個社會為避免B被A誘騙進入C的工地要付出的成本,比C把工地的門鎖上的成本高得多,雖然懲罰C會讓其覺得冤,但是以後所有工地的擁有者就都會把門鎖上了,於是這樣的事情會大量減少。以成本的角度來看,似乎這樣子也是合理的。
最後是以商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是誰的錯呢?商人可能這樣想:不管是A的錯還是C的錯,B都死了;不管讓誰承擔責任,B都無法起死回生──從個體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B只能怪自己,因為B的損失最大,所以是B的錯。
如果你是評論家,可以選擇法學家的立場;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可以選擇經濟學家的立場,如果將要失足摔死的B是你自己,那建議最好選擇商人的立場-我的錯,都是我的錯,因為“我的損失最大”。總之,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判斷損失發生後應該怪誰,就看誰因此損失大 。一件事情出現不好的結果時,責怪、埋怨、後悔都是無用的,它們改變不了結果 。如果自己有所損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可以改變事情最終的結果-靠自己,自強者萬強 。
以上是取自《底層邏輯》這本書第一章裡的內容。我當時看到這段話時,內心有被震撼到,覺得有種開了眼界的感覺,其實《底層邏輯》這本書裡有很多地方都讓我有這種大開眼界的感受,強烈建議可以去買來看。回到上面那段話,後來仔細思考,似乎“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這句話有些bug。
我們換個比較貼近生活的例子。有一天A守規矩的開著車子在路上行駛,突然被酒駕的B高速闖紅燈撞到,之後送醫雙腿沒了,B只受了輕傷。請問這是誰的錯?以本書的觀點-“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那明顯是A錯了,因為他兩條腿沒了,損失比B大。但,今天A是守法守規矩的在開車,沒超速也沒邊開車邊用手機,卻很倒楣的被違規的B撞到,損失了兩條腿,真的是A的錯嗎?A活該自己不小心,沒有做好被違規的車撞的準備,活該被撞死?
作者在文章中用了三個不同角度來看待一件事:法學家、經濟學家和商人。我們一般判斷對錯,大都從法律的角度出發,誰犯法就是誰的錯,作者讓我們用商人的角度來看:如果今天是我的損失大,就是我的錯。但,又有誰能做到百分之百的防範和準備呢?像上面舉的例子,A就是和往常一樣開車上下班,卻被別人違規撞斷了腿,A還要怪自己準備不全被酒駕者撞傷?A不會通靈,怎麼可能會預先知道今天會被酒駕的人撞呢?以“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這邏輯,那些故意犯罪的人,都有正常理由了,反正你們這些被我傷害的人損失比我大,所以都是你們的錯,誰叫你們活該損失大。事實是,一件事發生後,損失大的人並不一定是因為他自己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而且,那些沒錢做好萬全準備的人,就活該損失大嗎?
我並不是要故意挑書本裡的毛病,相反的,這本書裡非常多的觀點我是很認同的,而且也是打開了我的眼界。一開始我也是很認同“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這個觀點。只是後來想出了bug,如果今天我是搶劫犯,又知道了“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這句話,那你們都活該要被我搶,因為你們反抗就可能會喪命,這樣你們的損失就太大了,就是你們的錯,所以就乖乖的該我搶吧。是這樣嗎?不過作者說的:如果自己有所損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可以改變事情最終的結果-靠自己,自強者萬強 。後半句我是認同的,自己做好充足的準備,把自己變強,才能儘量減少自己的損失。而前半句,如果改成“如果自己因為準備不充份、不用心做每事情而造成一些損失,那只能怪自己”那應該會更好。人生是無常的,即使我們做足了充份的準備,仍然無法避免無常,在自己能力所及範圍內做好一切準備和防護,讓損失降到最低,這樣就很好了。
有關“到底是誰的錯”這個問題,綜合作者的觀點我和自己的想法,得出了個結論:如果自己因為準備不充份、不用心做每事情而造成一些損失,那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可以改變事情最終的結果-靠自己,自強者萬強。在自己能力所及範圍內做好一切準備和防護,讓損失降到最低,這樣就很好了。以上只是自己的觀點,不認同也沒關係,也歡迎提出更好的觀點。
《底層邏輯》這本書乾貨太多了,你看光一個觀點就可以講這麼多,這種觀點在這本書裡是一大票的,之後再寫其他篇來分享吧。
延伸閱讀:厭煩了那些大廠的VPN嗎,看看我自己在用的VPN是什麼
延伸閱讀:好書分享-被討厭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