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101 閱讀分享
閱讀心得

【讀書筆記】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


自己的頭腦在思考方面比較弱,所以就喜歡看思考方面的書。今天要來分享的這本書是思考101,是今年2023年出的書喔。第一次聽到介紹這本書是在Podcast,現在有不少Podcast都有在介紹不錯的書,節目是從這本書中提到的三種認知偏誤來聊老高與小茉。前陣子不是爆出老高影本抄襲的事件嘛,因此有不少節目就順著這風潮來談到相關的知識或內容,我也就是從那時候知道這本書的。


做筆記和書本介紹區別


這本書算是我第一次買的電子書,因為在網上實在找不到相關的書本內容(咦?),自己又很想看,所以就跑去買電子書了。不過這本書我得坦白說,閱讀來有些地方沒那麼流暢好懂,我想主要原因是因為它是翻譯的書,在很多詞語和句子上譯者無法用自己的邏輯來翻成更符合中文說法或口語的內容。在閱讀時你就很明顯的知道自己在看翻譯的書,但這也無所謂啦,主要是它的內容能不能讓我們有所啟發或學到一些東西對吧。


這篇我就會以閱讀筆計的方式把自己在書上看到不錯的句子或觀念給寫下來,這和我上一本介紹的異類矽谷(延伸閱讀:好書分享 – 異類矽谷)就不太一樣,上一本是需要你親自去看才能感受到作者文字的溫度,是一本人生體驗的書,而這一本比較像是教導一些知識的工具書,所以是可以把書中的菁華給記錄下來的,以便之後要查看時比較方便。那如果你知道了書中要說的重點,覺得很有意思,那也可以去把它買回來仔細閱讀喔。



思考101 閱讀筆記
從電子書介面截圖下來的




閱讀筆記

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1、人們常產生這種幻覺:見到某人不費吹灰之力地做某件難事,自己一定也沒問題。

2、流暢效應(fluency effect):當遇到我們的心智可以輕易處理的事物時,會引發過度自信。

3、就算我們已深入了解,我們仍然容易受到認知偏誤的影響,因為認知偏誤太多(全部)是演化數千年的強大適應機制的副產品,能幫助我們這個物種存續,我們沒辦法隨便關掉它。

4、流暢效應有一個簡單的解決之道:透過『親身嘗試』來讓任務沒那麼順暢。雖然這看似是再明顯也不過的解決途徑,但真正付諸實行的人卻不多。有些人以為他們在腦海裡把流程跑幾遍,就算是親身嘗試了。

5、詳盡說明自己的知識可以減少過度自信,就算沒有人給我們回饋。

6、沒辦法試試看的時候:規劃謬誤 – 我們常低估完成某項任務所需花費的時間和心力,即使有提前擬定按部就班的計劃,仍可能會因為自己擬訂的計劃而造成假象,以為一切會和自己的計劃一樣一帆風順。

7、解決辦法:永遠在原先預做的時間上加50%

以上是書本上這一篇的一些重點,接下來是聽Podcast中有關流暢效應的內容:當我們看一個人講得很流暢時,可能會消弱我們進一步思考的機會,因為講得很自信流暢,很有說服力,比較讓人接受他的說法。(YouTube上許多節目就是這樣),當我們聽到一個人或一些訊息很流暢在闡釋時、很有說服力,而我們自己又不是很確定時,就容易會相信它。

確認偏誤

1、確認偏誤:我們傾向於確認我們已經相信的事情。而會忽略其他與我們相信事情不同的觀念。

2、確認偏誤會對個人及社會造成傷害。你從一項試驗性的假設開始,而那隨著你只蒐集支持性的證據而變得越來越肯定、越來越極端,又反過來使你尋找更多支付性的證據。

3、為什麼會產生確認偏誤?確認偏誤具有適應力,能協助我們存續。我們需要保留我們的腦力,或說『認真能量』給對生存而言更急迫,而非合乎邏輯的事。

4、確認偏誤或許是切合我們『滿意即止』需求的副作用,在現狀已經夠好時,阻止我們繼續搜尋無窮無盡的選擇。滿意即止會讓我們比較開心,心更能適應環境。

5、為避免諸如此類的確認偏誤,我們要強迫自己為兩種可能都提出證據。

6、除了不願意承擔風險,確認偏誤之所以難以克服,因為它是一種習慣。


不得不說有時候書上的翻譯看了真的容易跳針,有些重點和敍述方式看了真的有點乾澀。確認偏誤就是我們容易用自己既有的想法或認知,來看待所有事情,甚至會忽略和自己認知不同的觀點,在找證據時也會找符合自己內心想法或觀點的東西,這不就是我們現代人在網路世界出現的大問題嗎,越來越厚的同溫層和信息繭房就是這樣子出現的。

因果歸因

1、我們用來推斷因果關係的線索:相似(我們會傾向處理彼此類似的因果)、充分及必要(我們通常會覺得原因是結果發生的充分及必要條件)、新近(如果有一連串的事件,我們會傾向選擇最近的那個做為結果的原因)、能否掌控(我們傾向於指責我們可以掌控而非不能掌控的事)。

2、當我們納悶某人怎麼會提出聽起來奇怪且不合情理的因果解釋時,不妨試著透過他們的眼睛看世界,他們可能仍是錯的,但至少我們會理解他們是如何做成錯誤的結論。

3、就算我們親眼看到因果順序,也無法保證一件事會導致另一件事。


這一章說的是一些我們在因果歸因上容易會有的認知或思維偏誤。單看每個理論名字有時候很難看出是什麼東西,很多都要搭配著例子來看,所以這一部分可能真的要去配合看書本上作者舉的例子,才會更容易了解這些偏誤名稱的意思。

負面偏誤

1、人重視負面資訊勝過正面資訊,而且不只在判斷產品時如此,在判斷人時也是如此。負面事件也比正面事件更容易影響我們的生活。

2、負面偏誤可能對我們構成嚴重危害而使我們做出顯然不理性的決定。例如我們會傾向避開負面陳述的選項。例:人們喜歡準點率88%的班機胖過誤點率12%的班機。

3、損失規避。一樣的4千美元,得到後再失去,感覺起來比一開始就沒得到還還要糟糕得多。人就是討厭失去他們所擁有的,就算那才到手一下子而已。

4、為什麼會有負面偏誤:負面偏誤與我們同在是因為它從過去到現在都有用處。負面偏誤吸引我們關注需要修正的事物,我們不必時時關注運作順暢的事。當我們即將失去什麼原本擁有的東西,我們的注意力也會集中在那上面。

5、負面偏誤最顯著的代價,就是促使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如:我們可能因為少數負評而抵消數十個好評,而錯過一本原因可能改變我們一生的書。

6、當你覺得自己被負面因素過度干擾時,不妨把問題改成正面的問法(不只是你要拒絕選哪個選項,還有你要選哪個)或許就能取得較中立的平衡。

7、理解那樣的偏誤是認知的一部分,或許有助於我們更能容忍不同看法的人。有時,著眼於解決觀點不同引發的問題,比改變那些觀點本身來得容易且適切。



思考有許多潛在的偏誤和習慣
Thanks to jose aljovin @josealjovin for making this photo available on Unsplash 🎁





設身處地的難題


1、知識的詛咒:一旦你知道什麼事,便很難完全採取不知道那件事的人的觀點,就算你是成人也一樣。知識的詛咒會讓我們過分相信我們傳達的訊息非常透明。

2、知識豐富的聰明人之所以不見得是好老師或好教練,部分正是因為知識的詛咒。

3、要能領會別人的內心,以及更清楚地傳達我們的想法,有個簡單具體的方法:別再讓別人瞎猜我們在想什麼,直接告訴他們吧。要確認對方知道什麼、相信什麼、有何感想或想法,問就對了。


知識的詛咒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會因為自己知識了解的深和廣度,而無法有效的傳達給其他人。而要明白對方了不了解自己講的東西或對方的看法,直接問就對了。



延遲滿足的麻煩


1、低估延遲不只適用於未來的報酬,也適用於未來的痛苦,而這正好可以解釋,我們做事為什麼拖拖拉拉。

2、我們為什麼不能等:缺乏自制力(對衝動缺乏控制)、不確定的混亂、心理距離(未來感覺起來好遙遠)

3、每當我們面臨涉及延遲滿足的選擇,我們偏愛確定性(現在就要)勝過不確定性(未來再拿)。一個明顯的解決之道,是強化我們對未來的信心。


這篇說到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很難延遲滿足,為什麼等不了。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導致我們乾脆現在就拿或享受,不然搞不好未來沒機會了。有點活在當下的感覺。


結論


書上用不少實驗或例子來驗證或提出作者想說的思想偏誤,單看標題或幾句話,可能無法理解作者想表達的內容,要搭配著看例子或實驗舉例才能了解,坦白說這也是我覺得這本書一個比較不那麼容易閱讀的地方,有時候不太好抓重點,再加上翻譯的限制,看一看有時候會跳針。

這本書提出了我們在思考上經常會犯的偏誤,主要是提醒我們要自我察覺這些偏誤,要完全沒有或避免應該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有些思考習慣或偏誤是人類幾千年來演化下來的結果,有點刻在我們DNA裡的感覺,所以只能多提醒自己在看待事情時要多加留意思考的偏誤或盲區,進而讓自己的思考和觀點更全面有深度。有興趣的朋友就自己去把這本書買來看看囉!


延伸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延伸閱讀: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思考偏誤你知道多少
Thanks to Paola Aguilar @paola_aguilar for making this photo available on Unsplash 🎁

我有話想說

error: 右鍵在這裡用不了喔